在前世,为了给舅舅定国公平反,宋墨的命运被彻底改变。这位曾经的少年将军,最终背负了乱臣贼子的骂名。当他以为自己终于报了大仇时,太子临终前的一句话却如晴天霹雳——真正的幕后黑手并非庆王或皇后,而是另有其人。这个真相让宋墨始料未及,他一直追逐的复仇目标竟是错的。
重生的机会并没有为男女主角带来轻松改命的能力。窦昭带着《昭世录》中的前世记忆归来,尽管她努力尝试改变历史,但母亲依旧无法逃脱命运的捉弄;而宋墨则没有前世的记忆,依然沿着既定轨迹前行,直至最爱的舅舅再次遭遇不幸。这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真理:即使拥有重来一次的机会,在宏大的命运面前,个人的力量显得多么渺小。
然而,窦昭和宋墨的努力并非完全徒劳。虽然定国公的死已成定局,但他们成功保住了蒋氏一族的性命,避免了满门抄斩的悲剧。这一细微的变化如同蝴蝶效应一般,暗示着他们终将找到扭转命运的方法。
随着剧情的发展,关于定国公之死背后的谜团逐渐浮出水面。当宋墨审问丁谓时,发现参与谋害定国公的人中竟有皇亲国戚的身影。皇帝明明知晓此案存在冤情,却下令洪公公灭口所有证人,这意味着皇帝要保护某个人,而且这个人对他至关重要。
原著中提到,定国公本是皇帝留给太子的重要辅佐大臣,但在皇后的影响下,皇帝开始对定国公产生怀疑。皇后试图通过合法手段将定国公投入**,以此削弱太子的势力。然而,真正导致定国公死亡的原因更为复杂。从他遍体鳞伤的状态来看,似乎有人对他实施了残忍的报复,而不是简单的处决。
这种残酷的方式显然超出了皇后的预期。她对付定国公的目的只是为了剪除太子的羽翼,并非出于私人恩怨。对于一个没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人来说,选择快速且干净利落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显然是更合理的选择。可是,根据定国公死时留下的痕迹分析,凶手显然怀着强烈的仇恨情绪行事。
在朝廷高层中,唯一可能对定国公怀有如此深仇大恨的人就是宋墨的父亲——宋宜春。回忆起过往,因为一次军事上的失误,宋宜春曾受到过定国公严厉的惩罚。那次事件中,宋宜春被绑起来准备接受鞭刑,而他愤怒的眼神至今仍让人印象深刻。如今,看到定国公死时的姿态与当年宋宜春受罚时如出一辙,不禁让人联想到两者之间的关联。
戏文中隐藏的信息也暗示了这一点。宋墨戴面具听的那一段戏曲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:主人公发现自己全家都是被亲生父亲所害,而那个父亲不仅是个强盗,还是杀害母亲的元凶。这无疑是对现实的一种映射,预示着宋墨最终会揭露害死定国公、母亲以及整个蒋家一族的真凶正是自己的父亲宋宜春。